事关信用卡!加大额度、降低利率、线上开卡、远程激活


2025-3-25 17:50来源:移动支付网

本月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了强化信贷支持。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期也印发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更好满足消费领域金融需求。

据了解,金融支持提振消费的主要内容包括加强消费金融供给、优化消费金融管理、开展个人消费贷款纾困、优化消费金融环境等。

其中的“优化消费金融管理”提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期限、利率,优化资源配置。

从近期市场的消息来看,商业银行都有明显加大消费贷款投放力度。比如中国银行将“中银E贷”额度从20万元提至30万元,“随心智贷”最高额度达50万元;工商银行“融e借”互联网消费贷额度上限调至30万元。还有部分银行针对特定场景(如汽车、家装)推出更高的额度,比如工商银行新车分期投放量同比翻番,并将服务嵌入新能源车企App等渠道,来提供一站式贷款服务。

此外,银行机构提供的个人消费贷最长期限普遍从原来的3年延长至5-7年,例如中国银行“随心智贷”延长至5年,工商银行“融e借”期限达7年;招商银行“闪电贷”支持最长7年分期。

除了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增加贷款时长外,银行在利率方面也进行了让利。

移动支付网注意到,目前已经有多家银行推出“2字头”利率,比如招商银行“闪电贷”的新客利率可低至2.58%,宁波银行“宁来花”新客首借利率2.68%,北京银行针对优质客户提供2.5%优惠利率。消费贷利率的下行,还体现在互联网平台产品上,比如借呗推出的“低价保障”活动,如果用户在借呗页面看到“我要降利率”提示,则说明可能通过“比价”的方式申请到更低的借款利率。

此外,在还款方式上,消费贷短期贷款支持按月付息、先息后本等多种方式,长期贷款则以等额本息为主,平衡风险与客户需求。

“优化消费金融管理”的内容还包括“要在有效核实身份、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探索开展线上开立和激活信用卡业务。”

事实上,线上开立和激活信用卡早年就多次被提及。毕竟信用卡此前面临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冲击,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前者过度依赖线下地推、面签激活等,成本高效率低。

相比传统信用卡开卡需线下提交材料、面签等流程,线上开卡通过数字化手段简化流程,用户可直接通过银行官网、手机银行或第三方平台完成申请与激活,节省时间成本。线上开卡可快速触达用户,尤其满足年轻群体对数字化服务的偏好。

然而早年银行尝试推出虚拟信用卡时,身份核验主要依赖线上信用评估,缺乏生物识别技术(如人脸识别、指纹验证)的支持以至风险较高。另外,当时缺乏明确的法规支持线上信用卡业务,例如《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尚未出台,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保护机制不健全。

总而言之,国内此前对信用卡线上开卡的严格限制主要基于风险考量,需通过面签或网点激活。随着大数据、人脸识别、反欺诈技术的成熟,线上身份核验和风控能力提升,使得“无接触”开卡成为可能。

事实上,国内已有不少银行支持线上开卡,但流程受限(如仍需线下补充材料、面签等)。还有部分银行也试点发行了数字信用卡,比如江苏银行推出的数字信用卡产品截至2024年6月,累计发行数字信用卡300万张。

在欧美、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线上开卡与激活早已普及。此次监管再次强调“线上开卡与激活”既顺应全球数字化趋势,也是通过技术手段提升金融效率的关键举措。或许不久后,国内银行也将陆续推出更多适用于新用户的,可远程激活的数字化信用卡产品。

另一方面,信用卡行业发展目前面临多重压力。数据显示,2024年末信用卡存量降至7.27亿张,较2022年峰值减少8000万张,银行也正在清理低效卡种(如联名卡、主题卡)。另一方面,近年来宏观环境的变化,导致部分客群收入状况恶化,信用卡行业不良贷款规模和不良率指标有所攀升。线上开立和激活信用卡业务,或许也能算是一个小小的利好吧。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5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主体身份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