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市民卡——区域银行的入口与场景


2018-10-19 18:52来源:移动支付网    作者:乐天

卡多携带不便、一张卡不能同城使用、补办手续麻烦……越来越多的市民呼吁集银行支付、社保、水电缴纳和公交卡等多功能于一身的“市民卡”的出现。免去以往“多卡少用、四处奔波”的烦恼。——市民卡的背景

一、市民卡——银行的“入口”

自从杭州发行全国第一张市民卡后,各地政府纷纷效仿,把市民卡作为为民办实事的政府工程。于是各种市民卡的形式出现,有政府背景的国资公司运行,有私人投资和政府合营,但更多的是区域银行和地方政府合作来发行市民卡。

1、市民卡的功能

这张记载了市民姓名、身份证号、社会保障号、个人照片等个人基本信息的市民卡,具有哪些功能呢?

一是社会保障应用,替代社保卡;

二是医保应用,市民参保人员可持卡至定点医院、社区、药店刷卡结算;

三是卫生应用,市民卡可作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就医结算的凭证,并逐步开通个人健康档案等卫生应用服务功能;

四是医保无卡支付应用,持卡人绑定电子社保卡,在医院就诊后能够获取到医保缴费信息,通过移动客户端完成医保部分费用的线上支付;

五是公积金应用;

六是公交、出租应用,替代公交卡;

七是市图书馆进行免费图书借阅;

八是旅游应用作为旅游年卡;

九是商业应用。享受“市民卡特约商户”刷卡消费时享受商户提供的优惠服务;

十是银行应用,具备银行卡一类账户金融功能。

依据市民卡使用情况,市民卡分为A、B卡,A卡是“社保+市民公交+银行”,B卡“市民公交+银行”功能。

2、区域银行抢占“入口”

市民拥有了这样一张“无所不能”的IC银行卡,将真正免去以往“多卡少用、四处奔波”的烦恼。而银行拿到这张卡,等于把整个市民的社保、医保、居民健康、吃穿住行、金融服务等全部囊括在内,是任何银行开展零售业务的“入口”。所有银行都想发行市民卡,而区域银行发行的优势最大。因为区域银行是本地区的银行,并且在当地市场份额最高、网点也最多、服务居民相对便利等优势,加上本地政府一般参股到区域银行,政府一般会选择区域银行作为市民卡的发卡银行。于是区域银行投入上亿元、甚至数亿元的巨资,轰轰烈烈的开展市民卡工程。

3、银行账户——业务“入口”

银行个人账户的类型为:一是收入层面。代发工资,投资理财账户,代收各种社会补助、贫困补贴、农业补贴等。二是支出层面。缴纳社保、医保,各种代缴费,贷款还款账号,公积金缴存账户,保险费缴存账户,生活费支出,三方绑卡等。银行通过银行账户的存、贷、汇等信息,结合职业、个人资产、收入状况、征信报告等可以建立用户画像,为银行发放信用卡、消费贷款、推荐购买理财产品等销售数据来源。银行账户是银行的“入口”,开设银行账户是银行一切业务的开始。

二、市民卡的低频使用

区域银行投入巨资、轰轰烈烈开展市民卡工作以来,发现市民除看病、买药外,基本不用市民卡,什么原因。原因有三个:

一是害怕丢失。市民卡上有市民的信息,频繁使用害怕丢失,一旦丢失补办非常麻烦;市民除非是必须用到市民卡,如医保社保等,平时不用是都放在家中安全之处。

二是“互联网+移动”的发展。手机的功能非常强大,一般情况都是用手机进行替代。

三是移动支付冲击。近几年中,移动支付发展迅猛,都用手机支付,市民不愿意用卡。

三、银行传统活跃策略

区域银行对市民卡传统的活跃策略有二类:第一政府在市民卡上的代收代付资金;第二银行针对市民卡活跃的各种应用场景。

1、政府代收付资金

主要是二类:第一类是收缴类的,如社保、医保资金的收缴,公积金的收缴、房管局物业费收缴等。第二类专项资金是补贴类。如农委的农耕补贴;民政的医疗补助资金发放、低保对象补助资金、低保边缘的补助资金、80周岁以上的尊老金等;残联的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临时救助补助资金;社保的失业补助;教育局和卫计委的教育补助(困难对象)、医疗救助(困难群体)、特困救助(三无和无保)、受灾救助;红十字会的红会救助;慈善救助的保险救助;工会的困难职工补助;妇联的困难妇女家庭;卫计委的失独家庭公益金等等。大约涉及有十多个政府部门,有二十几个项目的收缴和发放。

2、银行针对市民卡活跃的各种应用场景

主要有:一是医疗的应用。如联合医院开通“银医一卡通”功能。市民卡用户在医院自助挂号缴费设备上可以实现自助挂号、参保费用和自费费用的支付,免现金、免人工,有效减少了患者的非医疗时间。二是银行针对市民卡的专属理财产品。如苏州银行发行市民卡,针对是市民卡发行“金石榴”系列理财产品。三是各种城市应用。如坐公交地铁、借公共自行车、去图书馆看书等使用市民卡。

四、实体市民卡走向电子市民卡

“互联网+移动”的背景下,必然产生手机APP的电子市民卡;电子市民卡可以更方便应用的交通、医保和政务等高频场景。

1、电子市民卡的“互联网+交通”

一是苏州电子市民卡。拥有苏州市社会保障市民卡的市民,在注册电子卡后,刷乘车码可与苏州市民卡实体卡享受同等优惠——6折。非苏州社保有效用户也可以注册并正常使用扫码乘车,但没有优惠。

二是重庆的“重庆钱包”。重庆移动金融有限公司打造的“重庆钱包”APP正式上线,市民乘部分公交出行,将可扫二维码支付车费。按照计划,“重庆钱包”还会陆续加入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缴费、旅游、高速公路收费、交通违法罚款缴纳等功能。今后,市民可以将银行卡、公交卡、社保卡、会员卡和校园卡等各种金融IC卡虚拟到“重庆钱包”中,进而实现无需使用实体卡片刷卡消费的便捷生活。近期,又上线NFC的功能,并且手机贴卡充值功能不用再到营业厅或地铁站排队。只需要卡片跟手机碰一碰立马显示公交卡余额,通过微信支付随时随地立马为公交卡充值。

三是金华市的“互联网+公交”。金华公交积极拥抱互联网,秉持化“乘客为顾客、变车厢为流动商业街”的服务理念;“以用户为中心、以公交场景为入口”,构建公交应用的新生态环境。金华公交的策略:一是建设数字票务服务平台,通过各种移动支付手段,提升乘客出行效率;融合多样化的营销方式,给数字票务赋能,化乘车为顾客;二是建设交通生态圈,将用户与商户进行连接,为周边商户提供增值服务,也就是公交资源的二次开发;三是大数据平台建设及运营,依据丰富的C端用户数据为智慧交通的各级管理提供精准、科学、有效的决策支持,数据是公交的未来资产。

四是南昌地铁“鹭鹭行”。用户在下载“鹭鹭行”APP后,绑定任意一张“62”开头的银联卡并进行实名认证,即可扫码进出站。目前,南昌地铁1号线、2号线首通段共40个站点均已实现两对进出站闸机扫码功能,今后将逐步实现全线所有闸机扫码进出站。“鹭鹭行”APP在为乘客提供扫码乘车服务的同时,还设置了站点导航、班车查询、失物招领、城市生活等便民服务版块,极大程度地方便了市民出行。下一步,“鹭鹭行”APP将陆续开通银联IC卡、银联闪付过闸等支付方式,为广大乘客和外地游客提供更为便捷的出行体验。

电子市民卡的“互联网+交通”的技术方案是扫码和NFC的方式实现。业务流程第一步先是交通的场景切入;第二步就是深度的数据开发,和沿路的商业形成互动;第三步形成数据资产,可以在政府、商业、金融等多维度的运用。

2、电子市民卡的“互联网+医保”

一是杭州的电子社保卡。下载杭州市民卡APP,首页的上方你会看到“电子社保卡”,点进去,再点“刷码就诊”-“添加社保卡”-“立即添加”,经过人脸认证,就可以在APP上绑定你的社保卡(市民卡)。这样,你的“电子社保卡”就领取成功了!不管是在柜面挂号、智慧医疗自助机挂号,还是缴费,都可以出示“电子社保卡”刷一刷搞定!

二是常州市的“电子社保卡”。常州市推进“电子社保卡”全面应用,常州人社APP已于近日正式上线试运行,比如就医,可以出示手机端的电子社保卡,还可以提前在网上挂号,看病后不用排队就可直接线上缴费支付。目前常州电子社保卡已启用的应用功能,除了就医,还有人力资源市场求职应聘、社保卡服务、社会保险服务、12333在线互动服务、住房公积金查询等共30余项。其他人社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的手机版功能仍在开发中,后期将分批逐步上线。”目前平台已接入的大型医疗机构11家,正式接入的定点药店522家。

电子市民卡的“互联网+社保”功能上目前各地主要运用是“医保”的智慧医疗,今后发展是把社保的各项功能和审批(服务)等也线上化。

3、电子市民卡的“互联网+eID”智慧城市

国内目前主要有江西省共青城和黑龙江大庆市已有应用。eID是公安部三所最新研发的网络身份认证,已成为国家信息安全技术标准,将彻底解决公民网上的实名认证问题。

一是江西共青城。江西省九江银行与公安部三所合作在共青城智慧城市试点,运用eID网络身份认证,在江西共青城实现了公安、行政审批、电子社保卡、电子市民卡、公务员OA等187项政务服务事项接入。如驾驶员的违章学习就要通过eID实名认证后,进行网上学习。

二是黑龙江大庆市。2018年8月8日,大庆农村商业银行和公安三所在黑龙江大庆发布首张加载eID的电子市民卡。大庆电子市民卡可在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公共交通等方面实现智能化应用。实现“多卡合一”管理,围绕社保、交通、金融、政务服务、公共事业等行业应用的融合,推出更多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得方便”惠民措施。

电子市民卡的“互联网+eID”智慧城市的核心功能是解决政府智慧城市的应用。通过手机APP绑定市民电子身份,直接在手机移动端内打通金融、交通、政务、生活等应用及互联网上的支付场景;利用网络身份认证,市民无须跑腿或提交书面材料,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把政府智慧城市的各项应用在“互联网+移动”的逐项“落地”。

五、市民卡的入口与场景

市民卡因为被政府赋予社保、医保、交通、政务等等功能,市民卡唯一的重要性是无法替代的,谁发行市民卡必然形成“入口”的“卡位”优势。在“互联网+移动”环境下,实体市民卡必然逐步退出各类应用场景,电子市民卡会在“互联网+移动”的场景中存在。

银行零售转型核心就是渠道移动化,各家银行纷纷将月活用户数(MAU)作为APP的核心指标。区域银行顺应形势变化,将实体市民卡转化为电子市民卡,将区域银行的手机银行的APP进行功能增加电子市民卡的模块;同时对接政府的智慧城市应用,运用eID等实名认证技术加大电子市民卡的应用范围,把电子市民卡成为市民日常使用的首选,把手机银行的功能和应用场景形成线上线下的生态“闭环”。区域银行要充分利用电子市民卡APP“入口和场景”的优势,把市民卡多个“刚需”的场景转化为活跃APP的策略,继续挖掘本地化、生活化、特色化的“刚需”功能,日积月累的把这种“刚需”功能优势放大,本土差异性的“刚需”功能让微信、支付宝等无法具有,形成抗衡“互联网+移动”竞争环境的“护城河”,这是区域银行的终极目标。

银行业金融科技社群,仅限银行科技从业人员。有兴趣的朋友,请添加群主微信:18002540911备注公司名称+姓名+职务,由群主拉入。不定期赠送价值2000元/张的2018第三届中国移动金融安全大会门票。

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不代表移动支付网立场,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未按照规范转载者,移动支付网保留追究相应责任的权利。
评论加载中
相关文章

月点击排行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手机版
Copyright © 2011-2022 移动支付网    粤ICP备11061396号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994号
深圳市宇通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区新安街道28区宝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C座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