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获客成本?聚合支付前景广阔但也并不容易
近日,聚合支付的关注度再度提升,并伴随着0成本获客、不担心流量等标签,俨然将聚合支付塑造成支付行业的新风口。但坦率来说,聚合支付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舆论的过度引导不适合产业的健康发展。
聚合支付本质上是收单外包机构
2017年3月,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持续提升收单服务水平规范和促进收单服务市场发展的指导意见》银发[2017]45号,在鼓励聚合支付的同时,也要求聚合支付服务商必须遵守银行卡收单业务外包管理的相关规定,这就意味着在监管层看来,聚合支付服务商就是收单外包机构,不得获得支付敏感数据,更不得资金二清。
而在2017这一年,聚合支付的监管也的确趋严,对其业务的影响也逐渐呈现,其中的无证整治,便令一大批聚合支付服务商出现通道紧张问题。
此外,2018年8月,金标委发布关于征求《聚合支付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聚合支付标准将在不久之后出台。从监管要求和标准制定等方面,聚合支付的入局门槛都在不断提高。
0成本获客,无限流量,只是理想状态
“0成本获客”、“无限流量”,是近期大众对聚合支付的认知。只需要一个二维码,支付过的人自动关注公众号,亿级用户微信公众号成为了一个宝藏。需要承认的是,聚合支付一边是微信、支付宝等亿级用户支付应用,一边是商户,两边都拥有巨大的用户存在,如果能够沉淀下来,成为聚合支付服务商的用户,那么何愁无商业模式。
但实际上是,所谓的“0成本获客”,只关注了在用户支付这一瞬间,并没关注前期的商户拓展和后期的维护。
据支付行业人士介绍,目前聚合支付拥有四种收单模式,一是立牌二维码收单,通过简单的立牌或者桌贴进行收单,成本低的同时,也容易被竞争对手替换,在聚合支付竞争白热化的形势下,同一个商户今天或许是哆啦云的商户,明天就可能替换成收钱吧。这也是大众更为熟悉的聚合支付收单模式。二是通过终端进行聚合收单,比如智能POS、扫码枪、扫码盒子等设备。三是行业解决方案收单,如大型零售商超、停车场。四是垂直领域行业解决方案,比如交通。
四种模式成本逐渐提高,立牌二维码收单是物料成本和技术要求较低的方式,但同时也是需要投入大量的地推成本。在聚合支付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聚合支付服务商往往需要通过降低收单费率、补贴等形式,来沉淀商户,进而才能够拥有所谓的“0成本获客”环境。
而对于流量无限的说法,支付是商业的基础,以立牌二维码收单为主的聚合支付,主要面对中小商户,覆盖场景较为小额且高频。微信公众号吸粉方面,聚合支付确实有较好的天然优势。从微信支付的微信公众号关注规则来看,吸粉并不容易。
据移动支付网了解,微信支付有四种支付方式:刷卡支付,公众号支付,扫码支付,APP支付;
前三种支付方式都有默认关注公众号功能,APP支付需要额外申请。
微信支付之后的公众号推荐功能
微信支付成功后推荐默认自动关注的规则有以下几点:
1、刷卡支付默认有推荐关注
2、公众号支付和扫码支付需要5元以上才有推荐关注
3、APP支付默认没有,需要申请配置,需要有一定用户规模才可以申请
4、已经关注的不展示推荐栏
5、服务号未设置头像的在IOS不展示推荐关注栏
6、用户取消过关注的默认不勾选
7、服务商模式的,需要在特约商户开发配置页设置推荐关注appid
8、订阅号目前是不会有默认推荐关注的
9、对于粉丝数大于50w的公众号,支付成功后不默认勾选关注(公众平台为了避免形成巨大粉丝公众号带来的风险,2016.03.16增加了该条规则)
需要特别注明的是,APP支付的默认关注目前只对行业的龙头公司才开放申请。如果不是默认关注,有多少消费者在支付之后会关注商户公众号呢?所以在粉丝沉淀、受众获取方面,目前聚合支付门槛依然较高。即使是公众号拥有足够粉丝,但是微信服务号一个月仅能发送四次推送,变现能力存在瓶颈。
值得一提的是,聚合支付在支付时与支付后,都有一个页面跳转的过程,这才是每个消费者必经的,也是聚合支付天然的流量,这些流量才具备商业价值。
聚合支付面临诸多机遇与挑战
对于愈加碎片化的市场,聚合支付的价值会更加凸显。在国内市场,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二分天下,其他第三方支付、银行、银联虽然也推出了相关移动支付应用,但市场体量有限。在此背景之下,聚合支付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
巨头对盈利空间的挤压。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在前期市场拓展时,聚合支付对二者具有较大帮助,但是随着消费者支付习惯的养成和支付场景的全覆盖,二巨头对中间环节的挤压愈加严重。比如信贷业务,支付宝拥有从个人到中小商户全方位的信贷服务支持,聚合支付服务商与互金机构合作推出的相关业务影响较大,此外,二巨头也相应的推出了商户码,并提供了相应的SaaS服务,对聚合支付有一定的冲击。
银行、支付机构等“正规军”的入局。聚合支付服务商是收单外包机构,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定,不得触碰敏感数据和资金。但持牌的支付机构和银行不同,不仅在数据获取和资金清算方面有足够的灵活度,还有为商户提供深化金融服务的资质。此外,随着《网络安全法》的实行,聚合支付获取数据将更加困难,变现能力缺乏。
跨境支付的危与机。跨境支付是这两年支付行业的关注热点,在移动支付新兴的国家,多方入局下,碎片化会更加严重,聚合支付的价值更加凸显。但是目前跨境支付也存在价格战,从2%打到0.4%,甚至0.3%。恶性竞争使得聚合支付即使出海,也仍然较难盈利。此外,出海有语言障碍,还需要对当地政策和消费习惯进行了解。
监管加码,聚合支付合规性受考验。近几年支付行业监管趋严,聚合支付面临着数据二清、资金二清等嫌疑,央行对支付业务的无证整治,也是行业出现通道紧张问题的重要因素。金标委推出的聚合支付标准,进一步引导行业步入正规化,同时可能会引发新一轮洗牌。
变现能力有待提升。支付,是需要依靠量大才能存活的,在费率不断降低的情况下,依靠支付本身盈利几乎不太可能。为商户提供信贷服务、增值服务、营销服务也在考验着聚合支付服务商的变现能力。如果不依靠违规业务,聚合支付的变现能力并不乐观。
总体来说,聚合支付并没有外界想象中那样活得滋润。如果在2016-2017年之间入局或许还有一争之力,因为彼时监管尚未表态,巨头仍然有地推补贴。但目前来说,市场已经逐渐成熟,监管也已然到位,新加入者需要更为谨慎。但无论如何,聚合支付是拥有巨大价值的,其可以为商户提供更加便利的收款体验,支付带来的流量也是非常的可观,但是如何使流量变现,如何使客户留存,如何在监管趋严之下创造可观的利益模式是需要整个行业去探索的。过多强调所谓的“0获客成本”、“流量无限”,或许会恶化融资环境,并不利于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