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联”月底上线测试 单中心逐步统一线上支付清算
《财经》记者获悉,落地北京、备受市场高度关注的线上支付清算统一平台,网联将采用一地一中心一个系统,京、沪、深多个机房的分布式架构。该平台将于本月底进行灰度上线测试。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鹞向《财经》记者表示,灰度发布是指在系统之间,能够平滑过渡的一种技术发布方式。AB test就是一种灰度发布方式,让一部分用户继续用A,一部分用户开始用B,如果用户对B没有什么反对意见,那么逐步扩大范围,把所有用户都迁移到B上面来。灰度发布可以保证整体系统的稳定,在初始灰度的时候就可以发现、调整问题,以保证其影响度。
据《财经》记者了解,一地一中心一个系统意味着,控制中心和业务中心都在北京,只是机房采用了分布式,因为需要规模比较大,所以采用分布式运行处理,这与此前坊间流传的“三地三中心或者两地两中心”说法完全不同。
“网联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分布式架构的超大型网络支付清算设施,由于采用分布式架构,使得其业务处理能力能够水平扩展,实现规模经济。网联平台是个初生事物,涉及既得利益调整,我们应该尽力爱护,减少不必要的干扰”赵鹞说。
中国银行网络金融部副总经理董俊峰此前借调到人民银行支付司,专门牵头筹备网联搭建。据接近该平台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公司成立之后,董有望担任网联总裁。
传统清算模式是银联做清算,发卡端在银行,收单在收单机构,互相有一个匹配,加上商户,属于所谓的四方模式。
不过,在近年支付业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有的支付机构实际上已经做了清算工作,资金托管在银行,形成了独特的三方模式,这种模式也推升了支付机构备付金存管极为分散的状态,风险不可忽视。
据此前央行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全国267家支付机构中,支付机构少则大概有10几个备付金存管账户,多则有70多个账户,甚至有的多达上百个账户。而且,支付机构备付金的规模快速增长,截至去年底保守估计有5000亿规模。
对此,人民银行在今年1月13日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工作要求,支付机构应将部分客户备付金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首次交存的平均比例为20%左右,最终将实现全部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
据央行支付结算司相关负责人此前介绍,各支付机构首次交存的具体比例根据业务类型和分类评级结果综合确定,评级较高的机构缴纳的备付金比例较低一些。备付金集中存管政策在今年4月17日正式开始,交存金额根据上一季度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计算,每季度调整一次。
某接近央行人士表示,网联和备付金集中管理是配套的,网联是为集中存管做基础准备,因为备付金集中存管需要一个平台作为支撑。“网联是希望把清算单独拿出来,提高存管透明度。”
上述接近央行人士表示,在支付模式中,网关模式已很少使用,快捷支付和第三方支付账户模式大概各占一半,那么,支付账户模式仍然属于封闭的三方模式,网联解决的问题是不让支付机构与银行直连,解决的是快捷支付问题。其实,快捷支付规模也很大,例如红包资金来源有零钱和银行卡,银行卡部分就属于快捷支付了。
据了解,网联系统是筹备人员自建系统,与银联系统有一定相似性。而目前支付机构业务量规模较大,如果全部接入网联系统对其也是一个考验,所以,测试之初接入支付机构的业务量不会太大,通过逐步认证,再一步步接入。
而对于试用阶段的收费情况,知情人士表示还没有收费策略还没有定。相比银联,接近央行人士认为,网联做的更多是增量部分,与银联也会有一定竞争,但是竞争不是坏事,市场这么大,如果形成良性竞争也有利于这个行业健康发展。
此前,央行副行长范一飞曾表示,“网联”的定位是公共属性、安全性、便利性,鼓励创新和公平竞争,目的是提高支付机构的清算效率、交易留痕、资金可追溯、风险可控。
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9万亿元,同比增长62.2%。同比增速较去年46.9%的增速有着较大幅度的提升。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预计达到38万亿元,同比增长215.4%,同比增速较2015年的103.5%大幅提升。